曲园动态
热点动态

    【校友风采】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天——记我校校友、大唐学府校长王勇基的教育追求与实践

    在山东大唐学府校长王勇基的“教育梦”里,特别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他坚持“教育助人、教育富民、教育强国”,为留守儿童撑起了一片蓝天。此文就充分展现了王勇基校长所特有的人格魅力以及当代教育家的思想情怀。
      王勇基自孩提时代起,就拥有办校做教育的梦。他先后参与创建了三所投资过亿的大型民办学校。无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还是办学成绩都引起不小轰动。但“办一所真正的教育,让来求学的孩子人人能成人、成才、成功”的梦想无时不在他胸中激荡。随着社会发展,“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当看到留守儿童缺失父母的陪伴,缺少在家庭成长的环境时,王勇基“办一所学校,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好一点儿的教育”的愿望越发强烈。2004年2月,王勇基做出了惊人的决定———借了五万元,从零起步在古郯大地办起了大唐学府。
      办学之初,王勇基就树立起“办一所真正适合孩子生长、发展的学校”的办学目标。
      他矢志不渝,自主发展走出了一条“封闭式管理、开放式办学、家庭化住宿、军事化就餐、项目化推进”的管理新路,为留守儿童教育做出了榜样示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大唐学府先后荣膺了“郯城县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民办教育优秀办学单位”、“全国和谐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民办学校 ‘守诚信·重教学质量’双保障示范单位”、“2007年全国教育创新示范单位”、“2007年全国校园文化建设创新二等奖”、“全国民办学校先进单位”、“2008年中国民办特色学校”等殊荣。尤其是2008年“全国农村教育发展与管理研讨会”上,王勇基的“教育助人,教育富民,教育强国”的理想和追求引起了姜沛民、顾明远、郭振有、朱小曼等领导、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
                                      实践:办一所陶式田园学校
      而今,大唐学府已成为一所占地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拥有36个教学班、在校生1360人、教职工198人,具有田园风光的寄宿制学校。走进学府处处鲜活的文化气息,校门外建有青少年活动中心、家长委员会办公室;校内全是围绕着学生成长而营造出积极向上快乐发展的和谐环境:每一个年级管护一片树林,每一个班级经营一块种植园地,每一名同学认养一棵花木。多个读书角、英语角、棋牌桌,让孩子于原生态中悦读书香。走进宿舍,记者惊讶的是离开父母的孩子是如此独立地将被子叠得有棱有角,把生活用具摆放得整整齐齐。
      王校长说:“学府的特色就是‘家’。一个宿舍一个‘家’,将8位不同年龄的孩子编在一个宿舍,老师与孩子同吃同住当‘妈妈’,高年级的孩子像哥哥姐姐关心照顾着低年级的弟弟妹妹;校内还有1—86岁各年龄段不同身份的人,有兄弟姊妹、有 ‘爸爸妈妈’、有‘爷爷奶奶’,其乐融融的大家庭氛围让孩子们快乐健康地成长。”大唐人还把学生宿舍分别命名为“鲁迅之家”、“诺贝尔之家”、“华罗庚之家”、“居里夫人之家”、“丁肇中之家”等,以名人榜样激励孩子成长。建设“家庭”文化,制定“家规”,确立“家风”,召开“家庭”生活会。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成长空间。
      行走于大唐校园,方寸之地在大唐人的教育设计中,都成为了学生成长的空间、学习的天地、快乐的家园。孩子们在共发展、同成长的和谐氛围中彰显出增知塑品、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学府在资金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不惜花资打造校园环境,开辟“第三课堂”:改造宿舍、修建运动场、建水冲厕所和新能源洗浴中心,不仅能给学生“家”的温暖感觉,也是为孩子们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接触社会提供了一个平台。
      在教育理想中构建理想教育,王勇基为学校规划了更为远景的目标,树立了“教育助人、教育富民、教育强国”的教育理想,构建起“立足县城、面向农村、服务百姓,关注留守儿童”的大唐文化。
                                  求索:让孩子成为“孩子”
      王勇基倡导“让孩子成为孩子,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成长发展”的育人理念,引导教师既是引领学生做人、教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导师,还是学生吃、穿、住、医、生活的“父母”,是学生游、玩、聊、乐、咨询的朋友。孩子们在快乐健康中成长,让人们看到了教育的希望。正如2007届初中毕业生张涛所说:“在这里老师和父母是两个极其相似的概念。”王勇基说:“让劳动者有收获有尊严,家长们对孩子的殷殷期望,是我们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动力。让孩子成为孩子,每个孩子都能成长发展。”大唐人以高质量的教育服务,高品位的教学绩效,高度关注学生“人生、人性、人情、人和”,形成了学生健康成长、家校合作和谐、社会关注认可、学校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学府每学期都要举办“阅读节”、读书报告会、专题讨论会、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征文竞赛、知识竞赛、化妆表演、故事大赛、科技制作等。尤其是每年隆重举行的大唐学府友谊节暨物品交换大会 (简称 “唐交会”)。师生们模拟真实的交易场景,有各种琳琅满目的物品,设置工商、税务、物价、银行、市场监管等各个经济服务部门。活动场面相当火爆,学生竞相叫价,“交易”活跃。活动中,学生们不仅淘到自己需要的物品,增加了友谊,还学习到了税务、工商、市场开发、环境保护等知识,增强了社会交往、生活能力和市场经济意识,感受到劳动的艰辛和快乐。
                                  铸品:创建以人为本的文化
      王勇基提出创建以人为本的学校文化,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打造“大唐东典”教育品牌,实现教育品牌化。“我们把爱的教育作为教育教学的主旋律。”“书声朗朗歌声扬,老师伴我共成长,成人成才成英杰,创新发展铸辉煌”倾听这首由王勇基作词的校歌,已分明感受到了学府在创设学校文化、滋润孩子成长所做出的探索与努力。看到、听到、感受到的都是“大唐”人的责任与使命。
      大唐人在经典文化的浸润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成长着学子,发展着学府,滋养着师生的生命。漫步大唐校园,无论教学楼、办公室、走廊,还是种植园、养殖园、师生们“家”里,随处可见师生有礼貌有品位地生活着、学习着。文化因素已成为大唐师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人浸润在文化氛围里,享受传统文化的滋养,升华人格与精神。
      成人达己,这是王勇基的座右铭。他将办学思想定位在取信于老百姓上,在办学实践中一直奉行取信于老百姓,将大爱融入学校的办学实践。“农村的孩子也是孩子,所有的孩子都应该受到良好的教育”。这是王勇基的心声。
                                 创新: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学发展

    此生只为教育来!
      将教育视作超越自己的生命,这是王勇基对自己的要求。他不囿常规,创新办学理念,带领“大唐”人抓教育教学工作。为了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他倡导教师们有计划、按步骤、分层次地开展各种促教、促学活动,亲自落实领导推门听课制度,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进行互听、互评,共同备课,在合作与共享中,增长教育教学能力。通过 “走出去”、“请进来”、“我来讲”等活动开阔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能力,每年都会选派近百人次参加全国各地的教学研讨会,邀请各地的教育专家来校听、评课,进行指导;组织和谐教学研讨会。通过学习与交流,不断开拓教师的教育视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大唐”人积极探索新时期下培养教育留守儿童的新任务、新措施、新方法,通过制订一系列符合学府教育实际而独具特色的教科研计划,比如每学期必须开展 “教科研活动月”、“课堂教学质量月”等。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形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个性提高”的教科研工作思路,在稳步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基础上,先后取得全国教育科学 “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先进实验学校,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子课题,并通过总课题组的结题鉴定。继2011年学校被评选为全国百家“书香校园”、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之后,学校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列为重点实验学校,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列为重点实验学校。2012年,王勇基接受了华人频道和先锋中国栏目的专题采访,并制作了以《安得爱心千万颗,庇护留守一家亲》和《使命》为主题的访谈节目,通过互联网面向全球播放。2012年12月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台播出了采访大唐学府的新闻节目:“山东临沂:建立爱心家园,关爱留守儿童。”2012年11月,大唐学府被中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专项基金管委会选定为全国关爱留守儿童示范基地。
      大唐人用爱心和责任创造着教育奇迹,精心呵护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为留守儿童撑起了一片蓝天。用实实在在的成绩,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肯定和全社会的关注。

    作者:牛伟   来源:校友工作办公室   编辑:宣传部新闻中心   责编:孙琪


    发布:千亿游戏官网手机版-(中国)有限公司,新闻中心